董藩:我不主张在收缩型城市搞振兴
3、董藩解决用户的问题才是最好的用户体验。
新媒体创业已经从早期的内容迁移,主张收到目前形成独立的商业模式。传统媒体人有太多的固有思维,缩型到现在还没有产品化的概念。
对于研究机构而言,城市内容本身是很难收费,但如果雇一个人每天早上给你打一个电话,把东西给你读一次,我要为这个服务收费。我觉得其实,搞振如果我们算一个新媒体,其实也一直在做转型。我们联合邀请了蜻蜓FM、董藩华尔街见闻、董藩知识分子等新锐媒体创始人,也包括第一财经、咪咕视讯的等传统媒体的掌门人,另外作为活跃在内容投资领域的真格基金,也加入了沙龙的讨论。
主张收还与对于自己业务模式定位有关。对于媒体来说,缩型如果是渠道型媒体,天花板就是用户量和在线市场,比如今日头条的天花板是中国用户人数及其每天用多长时间。
对于第二种,城市可以把整个社会的专家资源利用起来,成为一个云研究所的模式。
包括每天关心什么,搞振包括50位顶级投资人的朋友圈发一条,这个就有价值。这些心态在再次创业的过程中非常有害,董藩甚至是致命的。
现在的谷歌、主张收Facebook、雅虎、苹果他们就像一百多年前的电力公司,中国的BAT也是,那些陆陆续续在做基础建设的,未来真正赚钱的一定不是他们。但是有的东西是阶段性的,缩型如果有需要并购或者合并,也算是蛮大的成功。
我们去看互联网的发展,城市我觉得互联网的发展与一百多年前电力的发展一模一样的。那干脆我的技术就先把这个模型调好,搞振然后让你选择,一键修复,很简单的逻辑。
(责任编辑:安妮蓝妮克丝)
推荐文章
-
我们当时已经有很好的构想,包括该如何模拟政府的系统、该如何联合操作……但每次把东西做出来后,很难找到人给我们反馈信息。...[详细]
-
以上的十个问题主要都是关于找谁卖、通过哪些渠道等,后面我们来谈一谈股权转让中权利的保障以及保障条款。...[详细]
-
在我的印象里,诺基亚这个品牌因为情怀被人们复活过三次。...[详细]
-
毕胜原以为财务自由就是心灵自由,后来发现不是这样,人一旦失去目标,越是生活空虚,内心的紧迫感越强,人也越痛苦,“出来之后的一年半,是最痛苦的一年半。...[详细]
-
“场景流”是场景情景下用户情绪的涌现,是情感片段在时间与空间中的流动,通过客观现实与多维连接引发用户体验变化。...[详细]
-
第三个,做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有所为有所不为。...[详细]
-
张旭豪:要研究得非常非常透,不要认为别人是傻子,永远没有傻子,能活到现在都是非常优秀的创业者,要抱着学习的心态走下去。...[详细]
-
换句话说,一个时代过去了,鼎晖投资错过了最好的时间点。...[详细]
-
广告变现相对好一点,可能跟获取用户的逻辑很像,但是进入到付费的角度以后,其实很多地方完全不一样了。...[详细]
-
吴欣鸿对雷帝网表示,厦门当地政府对美图及对整个互联网产业非常支持。...[详细]
热点阅读